【长沙应急】长沙砚瓦池:把每个街坊练成“第一现场消防员”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  yjt.hunan.gov.cn  时间:2025-07-28 16:01 【字体:

吱呀——”715915分,35℃高温下,长沙市开福区砚瓦池巷44号居民电表箱被李平拉开。她观察、测试、闻味,10秒完成火情初筛,随后拍下电表箱照片发至社区群:表箱正常,暂无隐患。”  

这是砚瓦池社区义务消防队当日第1次巡检。18年来,这支36名街坊组成的队伍,在62栋宿舍楼与404栋私房间穿梭,跑出了无较大事故、低损失的长沙记录。

消防车进不来,就把人练成移动栓

砚瓦池社区辖区0.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23人,其中60岁以上占27%,最窄巷道仅1米,消防车望巷兴叹

2023年,社区党委书记戴佳力带领同事绘制长沙首份手绘住房结构分布图,404栋私房隐患点全部标注。过去私房区消火栓仅3个,消防车进不来,供水上不去。他指着图上的红线,巷道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  

街道、社区多方争取专项资金后,900米消防管网铺进私房区,隐患易发地段新增22个消火栓,最密集区域也能就近取水。612具灭火器悬挂于居民区,用戴佳力的话说,视野所及,必有灭火器

但硬件升级难消隐忧——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4年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29.3万起,占总数32.3%,居各类火灾原因之首。老旧社区电线老化,火灾占比更高。砚瓦池社区如何应对?

真正的防火墙是人。退休前是社区应急专干的李平语速极快。她带的队伍平均年龄52岁:71岁老党员陈武全每日带军用水壶巡巷;43岁退伍军人邓超负责高温拉练;应急专干易文俊第一时间上报隐患。

10时,巷口35℃。邓超带着队员现场实训,来,坚持下,熟悉了这套流程就撤退。”“贺德韬先教大家连接水带,开消防栓水阀,操控水枪,人人都要会用。”“你,动作错啦,穿过浓烟区,要弯腰,捂住口鼻。

灭早灭小:从扑火防火

尽管如此,安全隐患还是让砚瓦池社区基层干部和消防队员如履薄冰。记者梳理近3119接处警记录,线路老化为主因。

火灾灭早灭小。社区将居民区划为6个网格,早晚两班巡查,建立三分钟处置圈

一级隐患(如插座焦黑),持证电工低偿更换或报供电局抢修;二级(如私拉飞线),联合派出所责令整改;三级火情,青年队员先扑救并同步报消防。

今年初,范才权、邓超巡查时闻到焦糊味,上楼发现居民做饭起火,幸而及时关火,虚惊一场。他们熟悉每扇门后的故事。李平感慨。

民间队身份,正规军要求

我们不是消防队,但必须像消防队。邓超的底气来自2024年签订的《协作备忘录》:队员每年须接受48小时专业培训,通过考核方可上岗。

身份尴尬仍在:队员保险谁买?救援失误谁担责?

社区党委给出答案:为每名队员购买人身意外险;建立容错清单,非主观过错不予追责;对外推广砚瓦池模式,让义举被更多人看见。

老街新习惯:防火成巷规民约

德雅路45号便利店老板王某主动将占道冰柜搬进店内:以前堵路为生意,现在让路为保命。”  

幼儿园老师把消防儿歌改成跳皮筋口诀;191家门店主自觉配备并定期更换灭火器;独居老人烟雾报警器安装率达100%

20时,队员陈武全在微信群打卡:今日巡查,零隐患。墙面醒目的消防通道禁止占用红字,如一条流动的安全线。

记者手记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坚持群众路线,推动消防安全工作从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型,才能汇聚起维护消防安全的强大力量。

砚瓦池社区的实践,给出老旧社区防火长沙解法:政府补硬件,民间补人力,机制补空白。18年无较大事故非运气,而是一场持续18年的笨功夫”——把每个街坊练成会报警、懂疏散、能灭早的移动消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