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防控汛期地质灾害风险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 yjt.hunan.gov.cn 时间:2020-04-09 08:42 【字体: 大 中 小】
多措并举防控汛期地质灾害风险
日前,2020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指出,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主汛期要重点关注西南、江南西部及华南西部等地地质灾害风险。随着汛期来临,各地各部门从调查广度精度、监测预警专业化水平、风险源头管控、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抓紧补齐地质灾害防治短板。
山西:划定4大重点防治区 绘制防治“路线图”
山西省日前出台《山西省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了今年地质灾害4大重点防治区,即晋西黄土高原、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太原东山—阳泉—潞安—晋城—沁水矿区、岚县—静乐矿区,明确了今年全省地灾防治“路线图”。
山西省将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门排查队伍,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及时补充完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数据。
晋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为高陡边坡分布的人口集中居住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下部煤层属山西河东煤田,在修路、采矿、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该区是近年来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多的区域。
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为村庄、公路等周围的崩塌、滑坡隐患,地貌类型属吕梁山东麓中低山,采煤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太原东山—阳泉—潞安—晋城—沁水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为村庄、厂矿、公路等周围的崩塌、滑坡及高陡边坡隐患。该区为沁水煤田(盆地)北、东、西三翼浅埋部分,地貌形态为中低山区及山间盆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岚县—静乐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为村庄、厂矿等周围的崩塌、滑坡隐患,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贵州:坚持“人防+技防” 重奖报灾有功人员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2020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以“人防+技防”的方式,抓细抓实灾害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方案》显示,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833处,遍及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131.6万人,潜在经济损失约479亿元。全省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2019年,贵州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9起,死亡44人、失踪9人、受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20607万元;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0起,避免人员伤亡2042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768万元,成功避让数占全年发生数量的69%。
《方案》预测,今年贵州省地质灾害发生率仍较高,预估发生总数在64起(近3年平均值)左右。其中,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即5月至9月;高峰时段在主汛期,即6月至8月,特别是大暴雨、特大暴雨和连日中到大雨强降雨时段,以及出现异常或极端天气时段。从空间预测来看,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区集中在毕节市南部及西部、黔西南州北部及东部、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等地。
《方案》明确,充分利用有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力量,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拉网式检查,全覆盖排查地质灾害隐患。针对高发易发区域和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区域,明确建立“群众有奖报灾微信平台”,重奖报灾有功人员,全面提升群测群防能力。
根据《方案》,贵州省将加快推进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和先进监测仪器设备,提升基层临灾预报和快速处置能力;按照“应建尽建”原则,配合推进地质灾害隐患自动化监测点建设,将更多隐患点纳入大数据防治平台监测预警体系。
四川内江:结合扶贫专项 实施避险搬迁安置
四川省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日前透露,今年该市生态建设扶贫专项工作将开展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施26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和2处地质灾害治理,进一步改善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的居住环境。
据悉,此次内江市生态建设扶贫专项避险搬迁安置的260户中,贫困户有28户。
在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方面,内江市坚持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并在验收完成后同期通过“一卡通”平台将资金兑付到位;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加大对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强化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
为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生态建设扶贫专项任务,内江市已争取到省级资金823万元,用于避险搬迁安置和工程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132户避险搬迁安置任务。
湖南衡阳:每个隐患点至少6名防灾责任人
汛期已到,湖南省衡阳市降水量明显增多,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初现“苗头”。日前,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出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员,赶赴衡南县花桥镇欧东村门冲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手段进行航拍,为即将实施的专业动态监测做准备。
“这里很危险,强降雨期间随时可能下滑,老百姓最好不要在里面住了。其他地方住在斜坡边的村民要遵循‘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说。这些防治人员还挨家挨户分发《地质灾害避险手册》,并向大家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通过此次勘查,衡阳市将细化应急预案,督促各地严格落实责任制,每个查明的隐患点要明确县、乡(镇)、村、组四级至少6名防灾责任人,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徽安庆:借助无人机推动“一点一案”工作
安徽省安庆市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工作已于3月底全面完成。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该市遵照相关规范,在逐点调查的基础上,借助无人机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次调查涉及9个县(市、区)、82个乡镇、733个村民组,累计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816处。调查人员累计填制调查卡片903张,拍摄照片4800多张,特别是通过无人机航拍准确获得了719份隐患点影像资料,为下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一点一案”提供了基础图层。
安庆市对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了详查,组织专家论证,重新划定威胁区域,对2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降级,基本完成省级“三年行动方案”规定工作。从调查结果来看,该市8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85%的隐患点集中分布于潜山、太湖、岳西及桐城大别山区;仍有598处隐患处于不稳定状态,218处隐患处于较不稳定状态。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作者:薛建英 张安妮 李 文 刘 蔚 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