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应急】益阳市高位高效推进自建房“四性”安全隐患整治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 yjt.hunan.gov.cn 时间:2024-03-18 11:01 【字体: 大 中 小】
2023年以来,益阳市聚焦自建房四性(结构安全性、消防安全性、建设合法合规性、经营安全性)隐患整治任务,多措并举,加力加速推进整治。2023年11月,益阳市提前1个月悉数完成省定全年阶段性整治任务:鉴定为CD级的932栋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数完成工程措施整治销号,583栋CD级自住非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数完成工程措施整治销号;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553栋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和存在非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的12371栋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数完成整治;存在建设合法合规性问题的1126栋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数完成整治,存在建设合法合规性问题的95栋房屋全数完成整治;48839栋经营性居民自建房经营业态排查全数完成。当年8月,益阳市经验在全省房地产平稳健康和安全运行协调小组会议上书面交流。
握指成拳,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
随着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的开学,位于学校附近的羊舞岭安置小区热闹起来。
去年,益阳高新区朝阳街道在排查的过程中,鉴定该小区25、26栋为D级危房。两栋楼房建筑面积总计7000多平方米,涉及17家门面和16户住户。为全面消除危房隐患,益阳高新区当即组织街道社区对两栋房屋采取封控措施,确保“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专业设计、整改,并全程监督。历时3个多月,两栋楼房均采取工程加固措施整改完毕,经专业鉴定为B级。
房屋安全无小事。为高效、有序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益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调度整治攻坚工作,要求各地务必加大执行力度,紧盯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开展全方位排查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益阳市从各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班,统筹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持“日排名、周通报”,全年共召开调度会议27次、下发业务文件和督办函108件,构建了“专班吹哨、部门报到”的定期会商机制。同时发挥住建、资规、市监、消防等牵头单位行业优势,协同推进“四性”隐患整治,形成工作合力,取得良好成效。财政部门全力做好专班、技术支持队伍及评估鉴定、分类整治经费保障工作。
强化督导考核,将整治工作纳入县市区绩效考核和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实行市级领导约谈、定期下沉督导机制,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四性”整治牵头部门责任。益阳市纪委监委出台《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纪律“五个严禁”规定》,开展督导考核,强化纪律约束。
抓紧抓实,在隐患整治上用重拳
2022年5月,益阳高新区在排查中发现,谢林港镇100多栋集中连片自建房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部分商铺没有配备防火门、灭火器等消防安全设施,高层住户没有开设紧急逃生窗口。
谢林港镇政府随即协调区消防救援大队组建集中连片消防隐患整治专班,对镇区所有经营场所开展消防隐患大排查。通过近1个月时间的排查整治,拆除不符合消防要求的钢门、木门64樘,新装防火门76樘,开设消防逃生窗10处,整治室内电气线路5处,沿街商户全部配备灭火器;对消防通道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车充电等动态消防隐患进行政策宣传和常态化监管。
聚焦重大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采取领导包干、一栋一策、优先整治方式,对于C、D级危房一律采用工程措施整治,消除结构安全隐患。同时统筹业态排查和合法合规性问题整改,明确部门职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成效。
为抓实验收销号,益阳市规范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程序,严把销号关口,明确“四性”隐患整治须经县、市对口部门审核验收、抽查复核方可销号,做到达不到验收标准一律不予销号、安全隐患不彻底消除一律不予销号。
自建房建设合法合规性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沅江市对14个街道、镇开展排查整治销号工作,采取“分片负责、网格推进、精准摸排”的思路和方法,采取“三个一律”措施,即排查一律全面精准、危房一律依法清空、整改一律彻底到位。沅江市居民自建房建设合法合规隐患库排查核实23195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补办手续、保留、暂时保留及拆除违建部分等方式,对隐患整治库63栋房屋进行销号,完成销号率100%。
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暗访暗查抓实复查复核,重点房屋“专项查”,开展回头看“全面查”,比对方案措施与房屋现状,现场查勘房屋整治实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风险隐患真正得到消除和管控。同时严格实行倒查追责制度,发现一起,追责一起,坚决杜绝虚假整改、敷衍整改。
建立机制,在长管长效上求突破
完善机制。将“限额以上”自建房全数纳入监管,对“限额以上”新建、改(扩)建、重建居民自建房全面开展排查,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台账。在落实中央和省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出台《益阳市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改扩建管理办法和农村住房竣工验收实施办法》,制定限额以上居民自建房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推进落实新建居民自建房审批、监管、验收、执法等长效管理制度,确保自建房管理规范有序。
建立队伍。组织业务培训4000余人次,提升一线人员专业水平和处置能力。同时抽调专业骨干组成市级技术团队,下沉一线,对口指导排查整治。
发动群众。在加大财政投入和降费减负力度,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的基础上,强化宣传发动、做细群众工作,利用“板凳会”“屋场会”“村村响”广播等,引导群众理解支持、主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