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应急】回眸防汛|沅陵县:构建 “预警精准、响应快速、转移高效” 的防灾减灾模式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 yjt.hunan.gov.cn 时间:2025-10-13 15:39 【字体: 大 中 小】
风雨渐息,水位回落,河湖依旧。那些与险情竞速、同洪峰较量的日夜却依然历历在目。今年以来,多轮暴雨洪水接踵而至,袭击三湘大地。面对严重的汛情险情灾情,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汇聚起防汛抗灾的磅礴力量,用责任和担当守护家园,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期,湖南省应急管理厅推出“回眸防汛”系列宣传报道,一同回顾风雨同舟的瞬间,感受众志成城的力量,学习应对风险的经验。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沅陵县地处湘西山区,县域面积达 5852 平方公里,境内 911 条溪河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高达 76.19%,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湖南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区域。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该县通过强化网格管理、精细服务,全面落实 “631” 递进式预警叫应机制,切实提升了突发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
“631” 机制即 “6 小时滚动预报、3 小时预警、1 小时叫应” 的递进式服务模式,依托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的智能提醒和语音叫应功能,实现了预警信息从县级到基层的精准传递。在此基础上,沅陵县首先推行精细化防范到 “每一厘米” 的工作标准,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 “三包” 机制,将怀化市 “六条硬措施” 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重点针对 378 个在册地灾隐患点、84 处未在册地质灾害点、14251 户切坡建房户等区域开展排查,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
在网格化管理方面,沅陵县创新建立 “精细网格 连通万家 筑牢生命防护网” 的临灾叫应机制,将全县受灾害威胁的 51132 户 113171 人,按农村自然村落、城镇楼栋划分为若干片区,推行 “村支书负总责、微网格长具体负责” 的网格制。微网格长大部分由村支两委干部或者组长担任,承担日常巡查、预警传递和转移组织等职责,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 “一对一” 帮扶。全县 “村村响” 应急广播系统与网格化管理无缝衔接,确保预警信息即使在无网络地区也能及时覆盖。
高效化链接到 “每一个点” 的闭环管理,是沅陵县防灾体系的关键一环。该县建立起完整的临灾叫应链条,从县级指令发布到乡镇调度、村级执行,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彻底解决了过去叫应命令 “最后 50 米” 不通畅的问题。今年入汛以来,这套体系在9 轮强降雨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特别是 “5.21” 特大暴雨期间,七甲坪镇垭头站监测到 137.5 毫米的极端降雨量,中小河流出现超历史洪水位。得益于完善的响应机制,全县 659 名群众被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无一人伤亡。在随后的 “6.19” 暴雨应对中,这套转移机制再次高效运转,该成功避险案例被湖南省应急委员会办公室通报表扬。
从全员参与的人力排查到扎根基层的网格体系,沅陵县通过构建 “预警精准、响应快速、转移高效” 的防灾减灾模式,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成效,为山区县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