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1121号建议的答复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  时间:2022-04-06 17:04

  • 索引号:430S00/2022-01011883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22-04-06 17:16 17:13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1121号建议的答复

湘应急字〔202214

张仁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编号:1121)收悉。我厅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有力有效改进和推动相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意义重大

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应急管理部门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自组建以来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加快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摆在重中之重,其中,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一直就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全面扎实深入推进,在一些列大战大考中得到检验,成为全省事故灾害死亡人数持续下降的重要保障。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72%4.53%,实现了自1967年有完整事故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年度重特大事故零发生;全省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五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44.81%87.12%77.94%67.91%,因洪涝灾害死亡6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历史最少。湖南省郴州市列车脱轨侧翻事故救援”“湖南省怀化市沪昆高速雪峰山隧道火灾扑救双双入选《2020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

二、目前全省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一)应急体制机制改革情况。一是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厅整合八个部门和五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应急管理相关职责,经过三年多的磨合融合,基本形成应急管理部门立足综合防、协同抗、主导救、统筹助推动各专业部门具体防、为主抗、支撑救、分工助的良性运行工作格局。二是不断加强应急法制建设。提请省委省政府印发实行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湖南省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暂行办法》《湖南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湖南省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分工》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三是探索推进机制建设调整省安委会及专委会、减灾委、省防指、省森防指等议事协调机构,修订完善工作规则和办事规程,创新推动高火险期森防办实体化运行,依法厘清新行业新领域新业态安全监管职责,合理调整内设机构职能,修订发布10个专项应急预案,各市州完成120个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类预案修编,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参与中南区域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

(二)部门联动集中整治情况。提请省委将安全生产纳入政治巡视,通过从严治党推动从严治安,强化安全生产专项巡查,对事故多发的市县和单位集中约谈。紧盯风险变化和事故暴露问题,统筹推动道路交通、农村自建房、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等领域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取得实效。统筹抓好非生产安全,紧盯学生防溺水、小火亡人、道路交通和一氧化碳中毒窒息等事故易发多发领域,加强宣传教育,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敲门行动”“上路行动等针对性措施,筑牢人民安全防线。

(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目前我省救援队伍主要有综合救援、专业救援和社会救援等3371支,救援人员31630。一是综合救援力量3支,救援人员9020人,其中:省政府新组建的省应急(消防)救援机动支队现300人,在长沙、衡阳、益阳、怀化5大队。二是省级专业力量依托省交水建集团、建工集团、中建五局、水电八局、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机场集团、安能公司和海利集团成立了省级工程抢险、水域救援、工程机械、航空救援和危险化学品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省级可调用专业救援力量24支,救援人员1600人。三是中央在湘企业工程抢险社会力量在湖南17支,3209人;市级可调用救援社会力量327支,救援人员1.7万余人。

(四)应急物资装备保障能力情况。201810应急厅组建以来,我们全面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加大应急物资装备投入,完善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48座,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应急物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资金9.8亿元,重点加强消防综合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应急装备建设,以及矿山、危险化学品和有关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和运行维护,必要时可通过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网络平台协调调度4万余台套工程机械参加抢险救援。2020年以来投入3.55亿元开展省区域应急救援一部三中心建设,其中基地建设2.5亿元,装备和物资建设1.05亿元。同时,全面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直升机+无人机+固定翼服务力量配置。

三、下一步工作规划

(一)以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做到两个维护一是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目标,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提请编制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市县两级存在的转职能不转编、转编不转人、转人不转专业干部等问题。二是提请党委和政府对改革运行情况开展全面评估,尤其要运用实战评估改革,抓住每一次重大灾害事故应对评估改革落实情况、实际运行质效,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及时主动改进完善。三是对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在构建现代化的应急指挥、风险防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物资保障、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应急管理法治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突破,为全省提供新鲜经验。

(二)进一步构建完备的组织指挥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预案牵引,进一步明细职责和程序,充分发挥平时统筹协调、战时统一指挥的应急指挥体系作用,推动调整完善省突发事件指挥应对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工作规程、办事规则和应急委与指挥部的平战转换机制。建立与军队、武警部队点对点联络机制,加强灾情信息通报、灾区情况勘测、应急资源投送、现场救援协同等方面联动,确保一旦启动预案能够快速组织、联合应急。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积极推动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领导体制推动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同级消防救援队伍第一政委。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通过完善相关预案和职责规定,衔接好防与救、统与分的责任链条。二是完善动态研判机制。坚持日常滚动研判,重在分析灾害天气趋势和安全生产苗头性问题,及时通报相关方面,及时报告重大风险;遇有暴雨、洪涝、地灾、林火、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灾害,立即会商研判提出措施建议,报请党委政府领导决策。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前和出现重大敏感问题时,提请地方党政领导主持联合会商,研判重大险情,部署针对性防控措施。组建专门的综合研判班子,各灾种、安全生产各领域要组建研判团队,加强信息收集和情况分析,提高研判能力。三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国网减灾等部门合作,探索开展自然灾害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建立完善部门单位之间重要预警预报、突发事件及敏感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对迟报、漏报、瞒报灾害事故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形成一个窗口对外的信息发布模式,探索红色和橙色预警信息统一由地方或应急指挥机构发布,量化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启动标准,细化实化行动措施。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推送机制,协调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依托村村响实现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积极探索建立信息报告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灾情信息员、应急管理员和驻村辅警等畅通信息直报渠道。

(三)进一步构建完备的抢险救援体系。一是建强救援队伍。全力支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驻湘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大力推动一专多能转型升级,建设省内应急救援骨干力量。坚持八个不动摇,按照政治过硬、纪律严明、装备精良、本领高强、专常兼备、反应灵敏的要求,建优建强省级应急救援机动支队。全面加强矿山、危化、工程、油气管线等专业救援力量,支持市县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二是提升实战能力。科学制定修订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训练大纲和标准规范,优化训练项目、保证训练强度、提升训练成效。加快完善一部三中心基础设施,支持市县应急救援队伍营房场所、训练场地等建设,配齐配强先进适用装备和网络通信设备。立足实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多层级、多领域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技能竞赛,提高区域综合救援能力。三是夯实保障水平。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统筹推动航空救援场站、直升机起降点建设,构建飞行服务和通用机场保障网络,共享通航资源应急服务,实现灾害易发区2小时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和功能,充实设施设备和基本物资储备。抓好《关于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落实,探索构建实物、协议、生产能力、家庭等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充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和救灾等装备物资储备,构建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打造应急救援力量、物资、装备的快速输送系统。

张仁芳代表,您所提《关于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点任务,同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也是一个持续提高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懈努力、持续提升。您的支持和鼓励,始终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动力。再次感谢您对应急救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

202246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 李安

联系电话:073189751359,手机号码:1997318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