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应急】回眸防汛|郴州汝城:精准守护“最不放心的人”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  yjt.hunan.gov.cn  时间:2025-10-20 11:28 【字体:

风雨渐息,水位回落,河湖依旧。那些与险情竞速、同洪峰较量的日夜却依然历历在目。今年以来,多轮暴雨洪水接踵而至,袭击三湘大地。面对严重的汛情险情灾情,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汇聚起防汛抗灾的磅礴力量,用责任和担当守护家园,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期,湖南省应急管理厅推出“回眸防汛”系列宣传报道,一同回顾风雨同舟的瞬间,感受众志成城的力量,学习应对风险的经验。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今年入汛以来,郴州市汝城县遭遇11轮暴雨洪水考验。为切实提升基层防汛应急能力,全县紧扣“五个关键环节”要求,聚焦风险区域摸排、重点人群管控、转移机制构建,以“精准守护‘最不放心的人’”为核心,通过“三维摸排定底数、三关严控建机制、六措联动强保障”的闭环举措,推动乡镇防汛精准转移方案编制走深走实,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焦“三个维度”

精准锁定“最不放心”底数

汝城县以“底数清、情况明”为基础,从空间、人群、能力三方面构建摸排体系。空间维度划高危。对照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危险区、切坡建房、沿河低洼地带等险情标准,建立风险区域清单,重点甄别近十年发生过山洪、地质灾害或断电断路超24小时的村落,同步标注常住人口密集区及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聚居地,绘制“风险地图”底数台账,让危险区域“可视化”。人群维度建台账。全县217个村级单位由驻村负责人牵头,召开驻村干部、党员、组长会议,以数十年灾害历史数据为依据,对独居老人(65岁以上)、留守儿童(14岁以下)、生活能力受限等自救能力弱的“最不放心的人”逐户走访,登记联系方式、监护人信息及特殊需求,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制定“一对一”转移帮扶台账,确保不遗漏一户一人。能力维度强保障。要求每个行政村组建不少于20人的应急转移队,配备喇叭、绳索、担架等基础装备,同步核查村级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防汛转移“人员拉得出、物资用得上”。

严把“三个关口”

规范“精准转移”方案流程

在摸清底数基础上,汝城县通过三级审核把关,让转移方案贴合实际、切实可行。村级自查严把数据关。驻村干部牵头组织村级自查,对风险村落、“最不放心的人”、防汛通道等逐一核查确认,形成初步清单并签字,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乡镇会商严把方案关。各乡镇整合村级上报数据建立本级台账,迅速召开党委、政府专题会商会,联合水利、自然资源、民政等部门,结合“风险地图”和人群台账,研判转移路径、安置点位及应急措施,制定“最不放心的人”精准转移方案,经乡镇党委书记签字盖章后上报县应安办,杜绝“照搬模板、脱离实际”。县级统筹严把实效关。县应安办将14个乡镇方案汇编成册,报县领导认定后纳入应急指挥部智能化平台,同步推广南洞乡、濠头乡和热水镇“简明版”方案经验,以“图表+清单”形式提升实操性,让基层人员“一看就懂、一用就会”。

推行“六个一”标准

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为确保转移机制落地见效,汝城县以“六个一”标准织密防汛安全网。一张风险分布图:在各村、安置点张贴风险分布图,清晰标注隐患点位置、安全转移路线及应急安置点,确保群众“看得懂、走得对”。一份人员清单:细化全县7731770名“最不放心的人”基础信息,明确“一对一”转移责任人,实现“转移对象精准到人”。一套预警机制:整合铜锣、闭环机制,持续完善应急响应。一套保障物资:手摇报警器、短信平台等多渠道预警方式,结合临灾预警转移系统,确保“预警信号全覆盖、无死角”,一旦接到预警,系统立即启动调度。一组责任体系: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三级包保机制,压实转移责任链条,让每一名“最不放心的人”都有人管、有人帮。一次实战演练:每年开展夜间转移演练并录像存档,通过“以练代战”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同时建立“演练-复盘-整改”机制,在安置点配备食品、药品、照明设备等物资,县政府同步为转移群众发放避险生活补助,让群众“转移得及时、安置得安心”。

今年多轮暴雨洪水预警启动后,汝城县依托这套全链条机制,仅用数小时就将所有“最不放心的人”安全转移至安置点。“多亏了干部提前来通知、帮着转移,住在这里有吃有喝,心里踏实!”被转移的独居老人李大爷感慨道。

如今,汝城县的防汛转移机制,已成为基层防灾减灾的坚实基础。未来,汝城将持续优化“最不放心的人”帮扶与服务,不断完善应急体系,让防汛安全防线越筑越牢。